《恶意》:令人毛骨悚然的仇恨

国庆在室友的强烈怂恿下买了东野圭吾的《恶意》,本来是有些后悔的,一直以来觉得他的书达不到被外界吹捧的高度,相较于江户川乱步、爱伦·坡、柯南道尔这些名家,他的故事较为简单,叙述直白,习惯于把矛头直射人性的阴暗面,但浅显易懂,不需要费太多心思就能理解其中的深意。

前两天闲来无事,又不想读太过晦涩难懂的书,于是抽出了《恶意》。本想打发时间,没想到竟比我想象中要好看得多,节奏紧凑得多,情节一波三折,让人欲罢不能,不禁对他有所改观。

从破案和杀人手法上看,小说在东野圭吾的所有作品中绝对排不到前列,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杀人手法:用电话和打印机作不在场证明,费尽心思假装临时起意失手杀人。

这么看来,这只是一篇很简单的小说,是吧?

但它妙就妙在后面“多事”的加贺警官不断发现疑点,推翻自己之前的结论,一次次发现新的线索。

野野口修和日高初美的地下情、日高邦彦的逼迫、被威胁的影子作家、《萤火虫》……

最后,竟然回到了少年时代的校园暴力。

是不是很惊讶?两个成年作家的恩怨纠纷,竟然归到了校园暴力。

随着真相逐渐水落石出,看着不同人的采访,我开始迷茫:日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?

小说开头就讲到,日高因为厌恶邻居家的猫,所以把猫毒死。

听到野野口的说辞,我的脑海中逐渐勾勒出一个冷酷、残忍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、心机狡诈、极端忌妒的人。

而野野口从一个略显懦弱、柔和、碌碌无为的平凡人逐渐成了一个被逼无奈、情深爱笃、怀才不遇的落魄作家。

所以人人都认为日高的死不足为惜。所有人都开始向一个死去的人身上泼脏水,甚至咄咄逼人,要其外子赔偿版税、退还文学奖。

日高曾经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付之东流。

所有人都拍手叫好。

当日高的残酷形象深入人心时,结尾却偏偏有了反转。

一直以来冷淡、温顺、看开一切的野野口,才是暗地策划一切的主犯。

甚至和初美的地下情都是谋杀的一个谎言。

《恶意》最大的亮点,就是对人性恶意的发掘。人人都有自私仇恨的一面,但像野野口这样疯狂的人实属不多。到底要多恨一个人,才恨不得把他的一生都要毁了?

“就算被捕也不怕,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,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。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?”

日高在野野口被校园暴力时伸出了援手,按理说他应该是野野口心中拨开阴霾的一道阳光,但野野口不仅不对他心存感激,甚至恩将仇报,想彻底玷污他的人生。

根源何在?

自卑。

少年时期的日高,有骨气、充满正义感、“不管对谁,他总是非常亲切”、“他讨厌不正当的行为,只要觉得不对,就算对方是老师,他也会据理力争”。

他不畏惧暴力,甚至敢于反抗,坚韧顽强,像一棵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,令人仰望。

有这么一种人,他天生自带光环,有着逼人的气质。他敢于伸张正义,机敏果断,才华横溢,年纪轻轻却能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,他是与生俱来的王者。

而年少的野野口,自卑、阴沉、冷漠,他畏惧校园暴力,却不得不做帮凶。

因为不想被欺凌,所以宁愿身陷地狱,也要委曲求全。

在日复一日的校园暴力中,他的心灵已经扭曲。

所以对于帮助他的日高,他只感觉到了自卑。

为什么同样面对暴力,日高就可以反抗获胜,而自己就只能不断处于痛苦之中?!

为什么日高可以笑对生活,自己只能活在角落里?

尤其在成年以后,自己从小想当作家的愿望频频碰壁,而从年少时就开始忌妒的日高却能轻而易举成为人气作家。

看着自己妒忌的人事事比自己优秀是种怎样的体验?

不论是作品、成就,还是人格,日高都比野野口要出色太多。他得到了野野口想要的一切,他就是野野口想要成为的那类人。但已经深陷仇恨中的野野口没有选择磨炼自己,而是选择了偏激疯狂的手段——杀了他,毁了他。

他不仅要让日高死去,更要玷污他死后的名誉,让他永无翻身之日。

这才是野野口修的目的。

这是怎样的恶意啊?

世上怎么会有这样仇恨的恶意?

但这才是人类真正的阴暗面。

你不可否认,在看到平日你所忌妒的人比你优秀时,你的内心是不会太舒服的。

你甚至希望他/她能出糗,撕下那层你所认为的虚伪的面皮,让大家都看到,他/她并没有人们所想的那么优秀,让人们不再羡慕他/她,让他/她落魄,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。

说难听点,你看不得人好。

尤其那是个你忌妒却永远追赶不上的人。

你面对他/她,一面觉得自卑,一面又心怀仇恨。

这是人类的共性,是人类的劣根性。

东野圭吾就用这样平白的案件指出了我们每个人藏在心底的阴暗面,无法否认,只能承认,把我们最丑恶的一面血淋淋的暴露出来。

这也是《恶意》如此受人推崇的原因吧。真实、直白,仿佛把我们的阴暗面摆在示众台,供人观赏。

让人毛骨悚然、直冒冷汗。

作品另一痛点,就在于指出了人类的另一通病——偏见。

野野口内心固然扭曲,但他何以对日高如此痛下狠手?

大概与他对日高的偏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
“从你和你母亲过去的言行,我感到你们好像对日高以及当时的邻居存有某种偏见。”

“青少年时期,你之所以讨厌日高,理由之一恐怕是你母亲不自觉流露出的那份轻蔑,我想这有必要澄清一下。”

野野口的母亲自恃甚高,认为自己天生比周围人高一等,而这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野野口。

所以他对周围人充满了怨念。

他一方面看不起所处的环境,但天生的自尊心和敏感让他不允许做出有损自己身份的事,他从小就营造出一种“我和你们所有人都不一样”的氛围,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。

周围人自然而然也会对满身戾气的他敬而远之。

久而久之,他对所有人都产生了偏见。

而日高则不幸地成为献祭品。

由此可见,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。

如果野野口的母亲能够用一种平等而包容的态度拥抱社会,野野口和日高的人生轨迹可能会有所不同。

野野口把一切归结为环境的恶劣,但加贺警官毫不留情地揭穿他虚伪的假面。

“不论如何丑恶的偏见,它的产生绝对不是历史和地域的错。”

你不能自我净化戾气,反而让它愈发膨胀,是你人心丑恶。

为何同样面对校园暴力,日高就可以反抗,而你就只能唯唯诺诺,惟命是从?

归根到底,是你自己的无能造就了现在的自己。

王小波曾说,“人的痛苦,本质上都是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”。

野野口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。

他无力反抗,就只能拉人下水,当他的替死鬼。

多险恶的人心啊!

写到最后,内心不觉充满愤慨,便用全书结尾作为此文结尾。只有这样讽刺的祝福,才配得上野野口的命运。

“最后,我衷心祝你手术成功。不管怎样,我都希望你能够活下来。

因为法庭正等着你。”


评论(6)

热度(400)

  1. 共2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